原标题:杨凌示范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区校协同、示范引领、辐射发展”的涉农产业高地,推进示范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示范区第十次省部共建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两链”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成效显著,全球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能级大幅提升,科技、产业、金融三角循环逐步构建,总体形成五大主导产业,三个特色平台,一个发展载体的“531”特色涉农产业发展体系,其中现代种业特色优势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涉农服务产业规模达到百亿级,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突破60亿元,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初具规模,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10户,规上服务业企业突破40家,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38万元/亩,工业企业单位能耗增加值突破2万元/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关键技术攻坚行动
1. 推进主要农作物育种重大科技攻关。构建旱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开展生物育种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科技制高点。开展小麦、玉米、油菜、苹果等领域重大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大力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资源高效、高附加值的重要农产品新品种,实现“藏粮于技”。建立种业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育繁推一体化协同体系。围绕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创新,筛选50个左右重大科技前沿项目,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头单位:示范区农业局、杨凌种业创新中心,配合单位:示范区科技创新局)
2. 深化畜禽育种重大科技攻关。加强畜禽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库与多组学数据库,组建畜禽核心育种群。开展家畜种业创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构建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创制生长速度快、肉脂品质佳的肉牛育种新材料,培育生产性能优异、抗逆性强的家畜重大新品种,在牛羊生物工程育种与繁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牵头单位:示范区科技创新局、杨凌畜禽产业创新中心,配合单位:示范区农业局)
3. 加强旱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攻关。开展耕地质量培育、退化及污染耕地修复、水土流失防控等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盐碱化沙化等耕地障碍因子调控与改良技术、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控、中低产田地力提升等技术研究,构建与旱区水土资源相配套的耕地质量培育技术体系。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退化土壤综合治理和地力快速提升的技术体系。加大农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为旱区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藏粮于地”。聚焦农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突破与应用,推进新型高效安全农业投入品创制力度,研发污染耕地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模式。(牵头单位:示范区自然资源局、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配合单位:杨陵区政府)
4. 开展旱作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攻关。实施旱作农业高效用水创新工程,研究旱地降水高效利用技术、旱地农业与限量补灌技术、抗旱适水品种与种植制度、土壤增渗抑蒸、作物适度亏水提质等农业高效用水关键技术,研制旱区农田集雨新材料,大幅提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构建旱作农业典型区域节水提质增效技术模式,开展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将杨凌建设成为旱作农业高效用水的技术创新示范区。(牵头单位:示范区农业局、水务局,配合单位:杨陵区政府)
5. 开展农业生物安全技术攻关。着力攻克农林重大病虫害、动物重大烈性传染病、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转基因生物等监测、预警、扑灭和控制的核心与关键技术。加强研发牛羊等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智能化预警监测、精准快速诊断、免疫防治、净化与根除技术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风险预警与人类高危性风险评估技术。研制高效环保的生物安全阻断技术,创制农作物病虫害新型小分子农药及生物农药、防控高危动物重要病原诊断试剂、新型疫苗、靶向药物和高效安全型兽药及智能装备器械,集成创新监测预警、应急控制与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为农业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牵头单位: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农业局)
(二)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
6. 加快建设秦创原农业板块。围绕现代种业、畜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果业、食品、智能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建设若干创新中心,适时申报创建为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加速集聚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服务产业创新。健全以企业为投入主体、科技和市场紧密结合的研发激励机制,建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征集制度,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筛选、引进并熟化具有引领产业发展潜力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扩散。(牵头单位:示范区科技创新局,配合单位:示范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发展改革局、农业局、工业商务局)
7. 深化区校融合体制机制。支持推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举办职教本科等。区校共同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共同引导国内外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杨凌设立研究院或研发中心,共同推动学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探索面向社会提供检测认证服务、承接科研任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共同制定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支持科教人员与区内企业协同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牵头单位:示范区共建融合办)
8. 提升创新创业孵化能力。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化载体体系。建设专业化孵化载体,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开放共享。积极招引全国头部科技孵化公司,聚焦生物医药、涉农装备制造等领域,孵化一批自主领先的农业科技类“独角兽”企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核心力量。打造“新双创”队伍,打通从科研人员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科研人员的通道,孵化培育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局、投资促进局、杨凌科技集团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行动
9. 做强现代种业产业。深度参与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国家旱区种业科研创新基地、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提升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陕西杨凌分中心、农业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创新能力,建设旱区作物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综合基因库、工程化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等重点基础设施,全力打造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和家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构建集研发、育种、良繁、推广、交易为一体的旱区种业产业发展体系。全面实施良种示范推广“445”计划和“1123”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实现自主研发小麦、玉米等主粮品种在旱区自给率达到90%以上,推动自研苹果品种保持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势。推进秦川牛成为知名肉牛品牌,奶山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奶山羊群体和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种业企业开展良繁基地建设,推动更多企业加快良种培育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建设种子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展示国内外优良农牧品种、高效设备设施等。继续办好油菜科技大会、小麦玉米品种观摩会、全国性种业展会和国际种业论坛。(牵头单位:示范区农业局,配合单位:示范区科技创新局、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果业创新中心、畜牧产业创新中心)
10. 做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实施马铃薯食品产业园项目,力争2024年实现量产;以食品工程创新中心为牵引,以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为依托,以“绿色、安全、健康”为目标,推动羊乳制品、果蔬、中医药功能因子与营养膳食模式协同创新,促进营养健康产业化。大力发展以新型保健与功能性农产品加工产业、新资源农产品加工产业、食药同源农产品加工产业等新业态。实施一批食品关键技术中试项目、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农产品深加工和快速检测成果转化项目。[牵头单位:示范区工业商务局、杨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配合单位:示范区农业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杨凌科技集团(工业园区公司)]
11. 做大智能农业装备制造业。瞄准农业机械、食品机械、农业检验检测器械的智能化、轻量化发展趋势,着力吸引一批现代设施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机器人、智能节水灌溉器械等国内外知名农业装备企业入区发展。支持企业加大高端农业装备研发投入,打造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一体化的高端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链。鼓励智能农机企业平台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农机服务+农机租赁”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与专业农机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市场体系。[牵头单位: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中心、杨凌科技集团(工业园区公司),配合单位:示范区工业商务局、农业局、投资促进局]
12. 壮大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业。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生物安全等方向,在促进人类疾病治疗和预防、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等领域,开展中药材育种和扩繁,开发具有自主和知识产权的化药、中药、中药饮片、生物药品、特医食品、疫苗、保健品、化妆品等新品种。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生物健康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建立开放的共性技术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共享。通过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形成全国一流的生物健康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生物产业基地。[牵头单位:示范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工业商务局、杨凌科技集团(工业园区公司)]
13. 做精涉农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服务、产业咨询、规划设计等服务业,从园区规划、设施建设、品种选配、土壤修复、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等全链条集成杨凌科技,认证杨凌标准,打造杨凌品牌,搭建杨凌农科专业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设计应用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农业装备和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重点应用示范智能植物工厂、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农田信息采集、农业遥感监测等智慧农业系统方案。大力发展农科会展业。持续提升农高会的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搭建有影响力的国际农业科技展示平台。优化提升云上农高会平台功能,持续打造智慧展会。加快杨凌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规划建设,推动构建陕西“东浐灞、西杨凌”会展经济双引擎。大力发展农科文化旅游业。积极发展以创意农业为主的文化产业,推进世界农业之窗等项目建设,打造上合智慧农业观光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等一批国内知名度高的农业文化旅游品牌景区,建成隋文化王上村、民宿集群马家底、红薯文化田西村、田园风光尚特梅斯等一批乡村特色旅游示范村庄和农庄,把杨凌打造成“中华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和“现代田园风光慢生活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涉农商贸流通业。加快城镇商贸综合体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加快构建“杨凌农科”农产品电商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做强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建成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积极推动公铁联运,优化农产品仓储企业布局,建设省级农产品仓储示范基地中心。[杨陵区政府,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农业局、工业商务局、文旅体育局、住建局(交通局)、市场监管局、自贸办、展览局、国际合作公司、杨凌科技集团(农科集团)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特色平台提档升级行动
14.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推动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智库论坛等成为对话交流固定平台。发挥上合组织国家农学高校联盟作用,探索国际联合办学和联合培养模式,争取并实施“国际杰青计划”。开展农业产能合作和农业服务贸易,推动设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服务贸易中心,积极构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服务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建设农业自贸片区。全面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农业领域合作与交流,努力建成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制度创新系统集成、双区融合协同高效、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监管创新化、环境法治化的农业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农业自贸区。高水平建设农业综保区。布局建设种质资源保税研发园(生物科技产业研发基地)、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园、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平台、特殊物品出入境供应链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展生物科技、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畜牧养殖等保税研发,开展进境种质资源、高端花卉苗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保税隔离检验检疫业务,以线下展览展示和线上服务交易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和农业贸易往来。(示范区上合办、自贸办、国际合作公司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全力建设区域特色金融服务平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等机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用好债券等各类金融工具,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发挥政府母基金引导作用,引进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等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体系。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服务的便利化水平,争取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支持外资金融机构进驻,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强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加强对引进全球农业技术领先的企业、机构和管理团队的资金支持。探索农业企业供应链融资,全面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小微企业发展。扎实开展农业保险创新工作,持续推进“保险+期货”业务,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能力。(牵头单位:示范区金融监管局,配合单位:杨陵区政府、示范区财政局)
16. 努力构建涉农创新人才发展平台。实施“旱区农业科技人才专项”和“后稷人才工程”,支持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面向全球引进战略科学家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加速引进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引进科技金融、科创管理、科技经纪人等急需紧缺人才。深化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高技能应用人才、实用技术人才、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知农、爱农实用人才。发挥秦创原农业板块、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平台作用,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涉农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在示范区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新型研发平台,打造“一站式”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差异化改革力度,强化柔性引才机制,通过顾问特聘、技术服务、合作引进、挂职、兼职等方式引进人才。集聚建设高水准社区、体育、文化、医疗服务等设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营造人才安居乐业环境。(牵头单位:党工委组织部,示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配合单位:示范区共建融合办、科技创新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局)
(五)实施载体建设固本强基行动
17. 高标准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按照产业集群化、专业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一心三带多园区”的产业布局,即以双创街区为依托,以西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和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为新的增长极,区校一体打造科技研发、咨询培训、技术交流、检验检测为主的科创中心;以揉谷镇、五泉镇、大寨街道为核心区域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农作物和设施蔬菜育种、经济林果、现代化畜牧养殖等产业;以神果路为轴线,着力培育发展会展经济带;以杨凌大道为轴线,打造国际贸易、综合保税、金融服务、商务配套服务、娱乐休闲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带;以杨扶路、孟杨路、城南路等轴线为承载,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商贸物流等产业。持续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内外部环境,补充完善园区外部公共交通功能、商业功能、居住功能、景观功能等。健全以企业为主的园区投资开发运营机制,完善开发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园区供地机制,创新弹性供地、点状供地、混合用地、以租代售、租售并举等方式,推动产业企业快速落户投产。积极推进海外农业合作园区建设,推进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园建设,高效推广我国先进农业品种、技术、模式等农业科技成果,为促进地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解决粮食安全等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杨陵区政府,示范区农业局、科技创新局、工业商务局、自然资源局、自贸办、城投公司、国际合作公司,杨凌科技集团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18.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工委、管委会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作用,调动各方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推进任务落实和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创新链“链长制”,统筹安排部署示范区12条重点产业链创新链提升工作,各产业链创新链实行一位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创新中心、一个“链主”企业、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六个一”工作机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在实施链式创新、推行链式招商、谋划链式项目、打造链式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着力推进示范区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集群化建设。(牵头单位:示范区各产业链创新链责任单位)
19. 强化财税政策支持。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政策,争取国家、省级引导资金和专项发展资金扶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支持产业、企业和技术加快发展。切实落实国家、省上、示范区三级关于产业发展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宣传引导,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牵头单位:示范区财政局,配合单位:示范区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局、金融监管局、税务局)
20. 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在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纳税和信贷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扎实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将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亩均税收、单位能耗等具体指标纳入土地出让条件,推动企业、行业单位土地面积产业效益稳步提升,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杨陵区政府,示范区行政审批局、发展改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1. 强化督导考核。按季度对重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结合督查结果,由示范区督查室对各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提出评价意见,经党工委、管委会同意后,将最终结果应用于季度和年终考核,确保按期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党工委组织部,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督查室)]
来源:招商网络
《秦岭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
2024-04-24招商三万里,从一颗荔枝说起
2023-08-14招商漫谈:讲点大实话,就怕你不看
2023-08-14100万项目资源,对招商引资意味着什么?
2023-08-14珍惜1/170000000的努力
2023-07-28“一把手”座谈:从民营企业看招商引资
2023-07-20仅限7月!给企业打电话,项目“不限量”
2023-07-07《陕西省采矿用地保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2023-06-18《陕西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办法(暂行)》
2023-04-28“十四五”节能减排 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12-31